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

[日常知识] 立秋

74 2
发表于 2025-8-7 10:20:33 来自手机 |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
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
×
立秋,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,秋季的第一个节气,于每年公历8月7-9日交节。此时,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西南,太阳到达黄经135°。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四时“气”的变化,立秋是阳气渐收、阴气渐长,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节点。立秋,也意味着降水、湿度等,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,趋于下降或减少;在自然界,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。

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,立秋还在暑热时段,尚未出暑,秋季第二个节气(处暑)才出暑,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热。所谓“热在三伏”,又有“秋后一伏”之说,立秋后还有至少“一伏”的酷热天气。[1]按照“三伏”的推算方法,“立秋”这天往往还处在中伏期间,也就是说,酷暑并没有过完,真正有凉意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。酷热与凉爽的分水岭并不是在立秋节气。

进入秋季后,由夏季的多雨湿热过渡向秋季少雨干燥气候。在自然界中,阴阳之气开始转变,万物随阳气下沉而逐渐萧落。秋季最明显的变化草木的叶子从繁茂的绿色到发黄,并开始落叶,庄稼则开始成熟。立秋是古时“四时八节”之一,民间有祭祀土地神,庆祝丰收的习俗。还有“贴秋膘”“咬秋”等习俗。
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的结束,立秋后还有一个处暑节气,处暑节气后才出暑。民谚:“大暑小暑不算暑,立秋处暑正当暑。”所谓“热在三伏”,按照“三伏”的推算方法,立秋至处暑往往还处在“三伏”期间,所以初秋天气还很热。热与凉的分水岭并不是在夏秋之交。所以,想要立秋后就马上凉爽还是为时尚早。立秋后,暑气一时难消,有“秋老虎”的余威。中国地域辽阔,南北各地气候差别大,尤其是中国南方此节气内还是暑热之时,同时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了,气温更酷热,中国医学也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“长夏”。

现划分四季常按“候平均气温法”划分,以日平均气温连续五天介于10℃~22℃之间算入秋。其实,按气候学划分季节的标准,下半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降至22℃以下为秋季的开始,除长年皆冬和春秋相连无夏区外,中国很少有在“立秋”就进入“候平均气温”(连续五天介于10℃~22℃之间)的地区。
立秋意味着降雨、风暴、湿度等,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,趋于下降或减少。季节转换,南方地区的降雨量、风暴、干湿度等变化明显;北方地区,这些变化不明显,变化明显的是气温。进入秋季后,在自然界中,阴阳之气开始转变,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,气候开始由夏季的多雨湿热向秋季的少雨干燥气候过渡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在秋季养生中,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指出:“夫四时阴阳者,万物之根本也,所以圣人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,以从其根,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,逆其根则伐其本,坏其真矣。”此乃古人对四时调摄之宗旨,告诫人们,顺应四时养生要知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。

俗话说:“一夏无病三分虚”。立秋之后,虽然早晚会较凉爽些,但“秋老虎”肆虐,往往使人极易产生倦怠、乏力之感。根据中医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的原则,可根据需要适当进补。

立秋之后,在饮食方面应该特别注意定时定量、润燥强体,应吃些生津养阴、滋润多汁的食品,少吃辛辣、煎炸食品。同时,中医认为,肺与秋气的关系十分密切,因此应多吃有润肺作用的食品,例如百合、莲子、山药、藕、平菇、西红柿等。
1000024984.webp
路上见识世界,途中认清自己。

评论2

洪湖西路浪子楼主 发表于 2025-8-7 10:21:39 来自手机 | 查看全部
万事销身外,生涯在镜中。

惟将两鬓雪,明日对秋风。

————《立秋前一日览镜》[唐]李益
沙发 2025-8-7 10:21:39 回复 收起回复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rgm1988 发表于 2025-8-7 17:45:49 来自手机 | 查看全部
时间好快
板凳 2025-8-7 17:45:49 回复 收起回复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回复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投诉/建议联系

ysqbbs@outlook.com

未经授权禁止转载,复制和建立镜像,
如有违反,追究法律责任
  • 关注公众号
  • 添加QQ群
Copyright © 2001-2025 源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关灯 在本版发帖
扫一扫添加QQ群
返回顶部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